西祠胡同,一个堪称互联网论坛“骨灰级”代表的名字,似乎早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然而近日,它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新闻角色重新出现了——一则“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00万股股份转让公告”出现在江苏产权市场网站上,挂牌时间为3月18日到4月18日,转让底价1元。网站上还显示,早在今年1月,西祠胡同就发布了转让公告,但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西祠胡同诞生于1998年,就像那英王菲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相约98”,彼时,西祠胡同首创“自由开版、自主管理”的开放式运营模式――即站方管理和维护社区平台及分类目录,用户自行创建讨论版、自行管理、自行发展,自由发表信息、沟通交流。这一模式体现了互联网的自由开放精神,最大程度赋予用户信息发布及交流权限。同时,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早期用户根据自身的志趣爱好,不断创建新的细分论坛,成为每日义务管理活跃论坛的版主,由此吸引具有同样兴趣的用户加入其中。
顶峰时期的西祠胡同,拥有超过80万个论坛,注册用户超3000万,号称华人地区最大的互联网社区,用户群横跨学生、都市白领、记者、编辑、作家、艺术家、教师、自由职业者、商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司高层人士等。很多人每天的最大快乐,就是浏览西祠胡同的各个论坛,在其中分享互动,甚至从中找到工作生活所需的重要信息。
然而,如同凯迪网、天涯社区、豆瓣等同时代社区,西祠胡同见证了BBS论坛的兴起,也无可避免经历其衰落。BBS论坛以页面功能的简单友好、管理的开放性、用户的多样性、易于交流而聚拢了大量用户。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以及用户结构的变化,西祠胡同迎来了种种挑战。
作为BBS产品,西祠胡同让人们可以在论坛上获取各种信息,发布信息,进行各种讨论。但是受手机屏幕限制,BBS论坛的下拉式页面对于用户浏览造成了严重影响。再加上商业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软文、广告内容参杂其中,进一步造成用户使用体验的下降。
BBS社区的早期用户更多偏重于科技、新闻、文化等领域人士,他们奠定了社区的基调,为社区带来了很多优质内容。但是随着用户规模扩大,素质良莠不齐,低质内容占比也会提高,平等交流的氛围沦为对战撕裂,精英用户因此逐渐流失。换言之,对等交流的社区文化基础不存在了,西祠胡同也就失去了获取及留存高质量用户及内容的“魂”。
对于论坛而言,最重要的用户永远是年轻人,他们充满锐气,有较多精力和时间投入论坛交流,愿意对各种新生事物发表意见观点。西祠胡同早期的用户多为70后、80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家庭压力加大等因素,这部分用户在论坛的活跃度不断下降。面对更多垂直细分类社交平台如B站、小红书等的兴起,西祠胡同又很难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加入。用户结构的老化及缺乏迭代,让西祠胡同走向小众。
举例而言,笔者以往常逛的西祠胡同“记者的家”论坛,随着传统媒体行业的衰落,不再具备当初的爆料、招聘求职等价值,也就面临用户的大量流失。而西祠胡同在失去老用户的同时,也没有形成吸引足够年轻用户的内容生成机制。相比之下,豆瓣社区堪称唯一保持较好进化速度的BBS论坛,其租房论坛能够为年轻人提供大量有效的同城房源信息,影评论坛则因近年来国内电影行业的兴起而保持高热度。
西祠胡同也尝试从PC版向移动版迁移,但效果不佳。手机应用商店数据显示,西祠胡同APP的下载量仅为60万人次,不要说跟今日头条的71亿人次下载量无法相比,相比天涯社区的1600多万、豆瓣的2300多万也有明显差距。沦为一个典型的小众论坛,让西祠胡同的运营方无法承受长期投入之重,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缺乏足够高质量的内容分享和交流氛围而用脚投票,最终注定了西祠胡同“关门”的命运。
西祠走进了“死胡同”,如同一个人的身心衰老不以意志为转移。当时光飞逝,作为西祠胡同的早期用户,我们和这个相伴20余年的伙伴终将告别,但西祠胡同所代言的论坛精神将永生。当年那些精彩的内容分享、高度开放的交流场景、版主等活跃人士的奉献精神,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也将留存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篇章中。
|